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guī)范嗎?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 1
一、狀況分析
(一)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初中的音樂學習有了必須的了解,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樂資料會比較感興趣,但由于他們年紀小,對音樂資料的理解還需要加強。因此,對初一的學生就應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繼續(xù)持續(xù),同時引導他們加強音樂思維,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
初二的學生在經過前階段的學習,對初中音樂教學已經有了必須的了解,因此,本學期要繼續(xù)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
初三的學生經過兩年半的初中音樂教學,思想已經比較成熟,對音樂的理解已經能到達必須的程度,因此,本學期對初三學生的音樂教學重在音樂欣賞、分析,音樂資料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初一教材資料為歌曲演唱《渴望春天》、《國歌》、《陽關三疊》、《江河萬古流》、《鄉(xiāng)村花園》、《送別》;欣賞各方面的相關音樂資料;同時能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進行簡單評價。
初二教材資料為歌曲演唱《茉莉花》、《唱臉譜》、《森林之歌》、《剪羊》、《夏日泛舟海上》;欣賞各方面的音樂資料;聽辯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的描述。
初三教材資料為歌曲演唱《軍歌》、《小草》、《中國的土地》等;欣賞各方面的音樂資料;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年學24首。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同時促進學生品德素質、智能素質的提高,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幫忙有音樂愛好的學生構成音樂某一方面的特長。
三、全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持續(x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yǎng)音樂感受與鑒賞潛力。
3、培養(yǎng)表現(xiàn)音樂的潛力。
4、培養(yǎng)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5、培養(yǎng)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
四、教學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只的。有機聯(lián)系。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5、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
6、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五、評價工作安排
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活與改善的功能。
1、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學情分析:
學生在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初中音樂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學期要繼續(xù)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學生正處于變聲期,要注意保護嗓子。
教學目標:
1、知道有關音畫的知識,懂得音樂能夠表現(xiàn)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諧與均衡”方面的知識,并注意在歌唱練習中加以運用。
2、能夠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喜歡西南地區(qū)的民族音樂,并樂于了解其音樂文化。
3、感受電聲樂隊與體驗電子音響合成器的效果的音響效果,學習有關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方面的知識。
4、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感受、體驗歌劇音樂,對歌劇、舞劇音樂感興趣,樂于學習了解與歌劇有關的音樂文化。
5、能夠用不同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6、能夠背唱3—5首歌曲。
7、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的能力。
教學主要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并展開想象;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模仿來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利用音樂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調能力;在教學中與其他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效地滲透融合,通過以音
本學期教學任務與課時分配:
16冊共六個單元,音樂課時每周一節(jié)。
第一單元《綠色家園兩課時;
第二單元《西南情韻》兩課時;
第三單元《瑰麗的電聲》三課時;
第四單元《歌劇世界》三課時;
第五單元《化蝶》兩課時;
第六單元《婆娑舞姿》三課時;
期末驗收考試。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音樂鑒賞教材使用情況:
2、任課班級:
初一
3、計劃教學時數(shù):
18課時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本學期的音樂欣賞主要包括了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創(chuàng)作音樂亞非拉民間音樂三個方面。讓學生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和了解學習世界音樂文化同時也了解了音樂文化與其他藝術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構關系有益于學生開闊文化視野。
2、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以達到素質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
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一單元學會聆聽(2課時)
第二單元明天更輝煌(校歌)(1課時)
第三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4課時)
第四單元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2課時)
第五單元國之瑰寶——京劇(傳統(tǒng)現(xiàn)代)(2課時)
第六單元亞洲音樂神韻———大自然和諧和平(2課時)
第七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歐洲拉丁美州)(2課時)
第八單元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2課時)
第九單元復習考評
第七周第七課時高山流水志家園
第八周第八課時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九周第九課時沈心工與李叔同
第十周第十課時蕭友梅與黃自
第十一周第十一課時聶耳
第十二周第十二課時洗星海
第十三周第十三課時歌劇藝術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時復習
第十五周第十五課時考試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 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音樂基本概念及表現(xiàn)形式,增加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
2、掌握基本樂理知識,提高演奏、歌唱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及愛好,增強音樂文化素養(yǎng);
4、開闊學生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表達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教學內容:
1、音樂基本概念:音符、節(jié)拍、節(jié)奏、旋律、和聲、曲式、表現(xiàn)技巧等;
2、基本樂器與演奏技巧:鋼琴、吉他、小提琴、口琴等樂器的簡單演奏;
3、兒童民歌:拉手、花燈、追趕爺爺、小白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中華民族器樂:二胡、琵琶、古箏、笛子等演奏及基本表達技巧;
4、特色節(jié)日文藝節(jié)目演出:如春節(jié)會、五四文藝表演、詩歌朗誦、話劇演出等;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互動設施,通過音響設備,多媒體投影儀等技術手段著重展現(xiàn)音樂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采用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問題為導向的、以實踐為重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互動方式感受音樂的魅力,用自己的'感性體驗磨練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天賦。
四、課程計劃:
第一課音樂基本概念
1、了解音樂基本概念
2、學習樂符的記號及節(jié)奏
3、練習節(jié)奏的配合
4、聽音樂作品并談論個人感受
第二課鋼琴演奏技巧
1、了解鋼琴的基本結構
2、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指法
3、練習各種琴鍵的壓彈和手的移動
4、演奏簡單的樂曲
第三課兒童民歌
1、學唱兒童民歌
2、了解兒童民歌的節(jié)奏
3、集體演唱
第四課口琴演奏技巧
1、了解口琴的基本結構
2、掌握口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3、演奏簡單的口琴曲目
4、了解口琴的歷史和文化
第五課二胡、琵琶演奏技巧
1、了解二胡、琵琶的基本結構
2、掌握二胡、琵琶的彈奏方法
3、演奏簡單的二胡、琵琶曲目
4、欣賞中國民樂的歷史和文化
第六課中華民族器樂
1、了解古箏和笛子的基本結構
2、掌握古箏和笛子的演奏方法
3、演奏簡單的古箏和笛子曲目
4、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宏偉
第七課特色節(jié)日文藝節(jié)目演出
1、合唱、朗誦、話劇等文藝表演形式介紹
2、策劃、編排特色文藝節(jié)目
3、小組表演
4、集體表演
第八課全課總結
1、回顧本學期所學內容
2、集體表演音樂作品
3、總結學習收獲,分享個人經驗
五、教學評價:
1、學生平時表現(xiàn)(包括帶樂器、個人演出風采等)占比20%;
2、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的自主參與和互動活動所獲得的成績占比30%;
3、除了平時練習,還可以進行單獨考試,考試占比50%。
六、教材參考:
1、 《音樂》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音樂之旅》人民音樂出版社;
3、 《音樂賞析》高教出版社。
七、教學建議:
1、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情感,提升審美能力;
2、進行多元活動,招募“音樂達人”;
3、讓學生多元化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如音樂節(jié)、戲劇節(jié)、朗誦比賽等。
初中音樂課程工作教學計劃,旨在幫助初中生學習音樂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基本樂理知識,提高演奏、歌唱能力,增強音樂文化素養(yǎng)。同時,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全面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問題為導向的、以實踐為重點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互動設施等技術手段著重展現(xiàn)音樂的藝術魅力。在評價方面,除了平時表現(xiàn)和互動活動得分外,還可進行單獨考試。通過本教學計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增強音樂文化素養(yǎng),提高音樂表達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 3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愛好者為目標,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二、教學內容
1、音樂基礎知識:聲音、節(jié)奏、旋律、和弦、音高、音色
2、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樂欣賞等
3、音樂表演技巧的訓練:聲樂、器樂、合唱等
4、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學習創(chuàng)作歌曲、編配器樂、視唱練耳等
三、教學重點
1、音樂基礎知識和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2、音樂表演技巧與技能的訓練
3、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
四、教學難點
1、不同類型音樂的欣賞技巧和方法
2、音樂表演的藝術感和技術感
3、學生對音樂創(chuàng)作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師講課和示范教學相結合
2、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3、采用聽、說、讀、寫、唱等多種教學手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記憶、視覺記憶和肌肉記憶。
六、教學評價
1、采用考試+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綜合能力
2、強調素質教育,注重評價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和表演素養(yǎng)
3、注重個性化評價,反饋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鼓勵優(yōu)勢,改進不足。
七、教學安排
每周一節(jié)課,每次課程80分鐘。
第一節(jié)課: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和練習
第二節(jié)課: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教學
第三節(jié)課:視唱練耳、音樂創(chuàng)作和排練練習
八、教學資源
1、音樂教材和輔導資料
2、多媒體課件、視頻和錄音設備
3、學生樂器和音樂室
九、教學后勤保障
1、教學器材和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
2、學生樂器的調試和維修
3、保證音樂教室的安全和環(huán)境衛(wèi)生
十、教學反思
針對不同階段學生音樂基礎、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能力的不同需求,本課程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同時,本課程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習內容是否嚴謹、教學手段是否合理、教學資源是否充足等,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 4
導言: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結晶。初中階段是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影響。本文將從初中音樂教育的特點,音樂課程的特點、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辦法、教學策略等方面,提出一套初中音樂課程工作教學計劃,以期為實現(xiàn)良好的初中音樂教育目標提供參考。
一、初中音樂教育的特點
初中學生身心處于發(fā)育和變化階段,音樂教育應關注以下特點:
1、學生年齡大多在13—15歲之間,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大幅提高。
2、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音樂教育影響較大,因此要創(chuàng)造輕松自然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音樂的作用。
3、初中學習階段,學生的思維趨向于具象和形象思維,教學應體現(xiàn)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知和綜合感知。
4、初中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尚不深入,要注重聽力訓練,加深對音樂語言的認識。
二、音樂課程的特點
課程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音樂課程學習是具有活動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就地取材性、寓教于樂性、發(fā)展多元智能性等特點,因此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2、音樂課程內容以音樂語言和音樂技巧為主,同時注重音樂的風格、表現(xiàn)形式、時代背景等,要開展多種類型的音樂活動。
3、音樂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體驗、思考和感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三、教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具有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理解基本的`音樂語言和音樂技巧。
3、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和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教學內容
音樂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應當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音樂素養(yǎng):學生應該了解樂譜基本符號、音調、節(jié)奏等,并能簡單演奏或朗讀樂譜。
2、基本音樂技巧與表現(xiàn):音樂學生應掌握音高、節(jié)奏、音色和音響效果的表現(xiàn)方法,可以通過合唱、管弦樂團等形式展現(xiàn)音樂技巧。
3、音樂欣賞:學生應該學習不同音樂風格、不同時期和不同文化地區(qū)的音樂形式,并能夠用欣賞能力進行判斷和評價。
4、音樂創(chuàng)造:學生應該善于使用音樂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
五、教學方法
1、活動性教學法:例如,游戲、小組合作、音樂比賽等。
2、體驗性教學法:通過實踐和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3、發(fā)現(xiàn)性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檢驗知識,促進學習。
4、制度化教學法:以制定學習計劃、制度、規(guī)范音樂學習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思維過程。
5、反應性教學法:應用反饋機制,引導學生關注反饋信息,自我吸取經驗,不斷提高和發(fā)展。
六、評價辦法
1、非正式評價:教師通過觀察、記錄作品和聽力測試等方式進行。
2、正式評價:采用考試或自我評價等手段,以確認學生掌握了音樂課程的重點和知識點。
七、教學策略
根據(jù)授課目標,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推崇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展示錄音、演出、班級測試等形式,將音樂教育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聯(lián)系。
4、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背景、興趣和能力水平,采用多樣化教學策略。
總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需要教學者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發(fā)展需求,進行科學的教學規(guī)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同時加強音樂文化的認識和欣賞,以實現(xiàn)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 5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能力,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2、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如音樂表達、演奏和欣賞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其音樂創(chuàng)造的潛能。
二、教學內容
1、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音符、節(jié)奏、調式、和聲、音階等。
2、音樂形式的學習:歌曲、器樂曲、合唱、合奏、交響樂等。
3、音樂欣賞的學習:經典樂曲、流行音樂等。
4、音樂表演的。學習:歌唱、演奏、舞蹈等。
5、音樂創(chuàng)作的學習:和聲編排、曲式設計、歌詞創(chuàng)作等。
三、教學方法
1、翻轉課堂教學法:讓學生提前預習教材內容,課堂上進行互動式的討論和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熟練掌握。
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支持、相互學習,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3、綜合評價法:通過考試、作業(yè)、項目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優(yōu)劣,切實提高其綜合素質。
四、教學步驟
1、學習基礎知識:講授音符、節(jié)奏、調式、和聲、音階等基本概念,并進行練習和考核。
2、學習音樂形式:講授歌曲、器樂曲、合唱、合奏、交響樂等基本形式,并進行演奏、表演和欣賞等活動。
3、學習音樂欣賞:學習欣賞經典樂曲、流行音樂等,并進行聽課、分析和評價等活動。
4、學習音樂表演:學習歌唱、演奏、舞蹈等技能,并進行表演和評價等活動。
5、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學習和聲編排、曲式設計、歌詞創(chuàng)作等技能,并進行創(chuàng)作和評價等活動。
五、教學評價
1、考試:每學期進行一次定期考試,考查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
2、作業(yè):每周布置一次作業(yè),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
3、項目:每學期開展一到兩個音樂項目,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創(chuàng)新和實踐。
4、 評價標準:綜合考慮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yè)表現(xiàn)和項目成果等,進行綜合評定,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六、教學意義
1、增強學生音樂文化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2、培養(yǎng)學生不同層面和不同形式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
3、引導學生體驗音樂,通過音樂激發(fā)學生對文化和生活的情感體驗。
4、提高學生的審美品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其發(fā)展綜合素質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