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08步,27766步,23136步……”不必驚訝,這是劉喜鳳朋友圈里再平常不過的微信運動步數(shù)。68歲的劉喜鳳被周圍人稱作“跑神”,她最喜歡的運動是跑步,每天兩萬步的步數(shù)行程超過10公里。劉喜鳳說,這么多年的堅持鍛煉不僅讓自己收獲了健康的身體,也磨練了自己的意志、收獲了真摯的友情。
“跑神”風(fēng)雨無阻每天兩萬步
換上一身運動衣,穿上一雙運動鞋,劉喜鳳跑步的裝備很簡單。夏天到了,避開白天的暑氣,她喜歡早晨或晚上出門跑步。今年68歲的她更喜歡長跑,每次跑步的時間都在兩個小時左右,相當(dāng)于一次半程馬拉松。
將時間拉回到她退休的第一年,從工廠退休后時間一下空下來,長期的居家生活顯得重復(fù)且單調(diào),讓她很不適應(yīng)。在一次巧合下,她接觸到了長跑這項運動。“當(dāng)時本來是去參加跳舞隊的,誤打誤撞報名了跑步隊,那就跟著他們一起練練吧”。
跑步隊的選拔規(guī)則為入隊測試3000米。沒有過長跑經(jīng)歷的劉喜鳳和許多新手一樣感到恐懼。劉喜鳳說,當(dāng)時自己幾乎要跑不下來。“聽見有人在那兒喊加油,當(dāng)時還有點勁兒就跑下來了,跑完以后雖然身體累,但是感覺很舒服。”劉喜鳳說,這種運動讓她感到快樂,從此以后,劉喜鳳愛上了跑步,也正式加入泉城長跑隊,一堅持就是20多年。
如今已經(jīng)68歲的劉喜鳳被隊友們親切稱為“跑神”,他們評價她“愛跑”“能跑”,“每天早上都能看見她跑步”“跑得可快了,同年齡段的很少有像她這么拼的”,周圍人欽佩她的這股自律勁頭,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外號。
年紀(jì)大也敢跟18歲的拼一拼
劉喜鳳告訴新黃河記者,家里有兩個盒子,專門用來收藏這么多年獲得的馬拉松獎?wù)拢蟠笮⌒∫还步倜丁?br /> 說起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劉喜鳳清楚記得全長為42.19公里。“跑了不到4個小時,成績還可以”,第一次跑完全馬,她幾乎把所有的力量耗盡,腳掌心也磨出了大血泡,回家后歇了整整一周時間,不過能跟全程的感覺卻是“累并快樂著”。
有了第一次經(jīng)歷,劉喜鳳更加期待全馬的挑戰(zhàn),參加濱州馬拉松之前,她和隊友們加緊訓(xùn)練,不僅滿足于參與,更期待著向獎牌發(fā)起沖擊。
“濱州全馬獲得了第三名,這個成績我自己還比較滿意,后來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有黃河口馬拉松,千佛山環(huán)山長跑……”2009年的黃河口馬拉松比賽,她跑出了第三名的成績,前兩名是兩名體育生,年齡不到18歲。“咱年紀(jì)大,但也能跟18歲的拼一拼。”劉喜鳳自豪地說。
“65歲這一年是我獲得參賽次數(shù)最多的一年,成績還算不錯。有秦皇島馬拉松年齡段第一名,成績3小時53分;濟南馬拉松4小時2分,是我最驕傲的一年……”對于這些寶貴的比賽經(jīng)歷,劉喜鳳如數(shù)家珍,家中的兩大盒獎牌也承載著這些比賽的美好回憶。
但熱愛長跑的路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在她堅持長跑的第十年,關(guān)節(jié)磨損、肌肉拉傷等傷痛出現(xiàn),看病、休息占據(jù)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家人曾擔(dān)心她的身體,勸她放棄跑步。但她認(rèn)為這是自己堅持了多年的愛好,自己好起來之后還要繼續(xù)“奔跑”。
收獲健康和友情 未來會堅持
劉喜鳳所在的泉城長跑隊里有不少長跑愛好者,他們經(jīng)常聚在一起參加各類比賽。在這些隊友們的眼里,劉喜鳳是一個無比熱心的隊長。
“去參加比賽,劉隊長跑完了看我們還在后邊,就再折回來陪著我們一起跑。”隊員說,劉喜鳳既熱心又肯吃苦,比賽有她在大家都很安心,是隊員的“精神支柱”。
去年參加完長清園博園半馬后,她在朋友圈寫下了一段感悟:“年齡不饒人,越跑越慢,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同隊友一起享受這其中的快樂。”雖然從今年起她不再擔(dān)任隊長一職,但這份情誼已經(jīng)陪伴她走過十幾年時間。
“我肯定要堅持下去的,有這么多人和我一起”,劉喜鳳說,在隊伍里,和她一樣熱愛跑步的還有150多人,大家相親相愛,是隊友也是家人。劉喜鳳說,在生病的那段時間,隊員們一直在鼓勵著她,就像一家人一樣,病好之后一起去參加比賽,一起訓(xùn)練跑步。
家人也從不接受變?yōu)槿χС炙呐懿接媱?。丈夫會在她每次出門前叮囑要注意安全,還會提醒她選購一雙“適合”跑步的專用鞋,有外出比賽時都會主動接送。“活到老,跑到老,爭取在下一個馬拉松比賽里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績!”劉喜鳳說,只要跑得動,自己就會一直不停地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