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記承天寺夜游》語文教學設計 1
指導思想:
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以不同的讀的方式貫穿全課堂,加以少量檢測,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合作的方式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guān)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豁達的人生觀。
3、通過反復的讀,熟讀成誦。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讀,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通過讀,讀出作者的情感;通過讀,當場背誦。
2、難點:通過讀,讀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讀出文章中復雜的情感變化及作者的人生觀。
教學時數(shù):
一教時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朗讀課文
1、老師示范讀課文,學生做好筆記,注意老師的停頓,重音,把握節(jié)奏。
2、學生對照自己的筆記,自由大聲的讀。
3、請學生示范讀。
4、請學生點評示范學生的讀,主要是從字音,節(jié)奏,重音方面評價。
5、老師強調(diào)朗讀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停頓和重音。
例如: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
6、全班學生按照老師的提示再讀課文。
三、譯讀課文(翻譯課文)
1、學生對照課文注釋,或者工具書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翻譯課文。
2、老師巡視,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
3、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請其他學生解答,或者師生合作解決。
4、重點字詞課件展示,學生做好筆記,并齊讀。
例如:欣然:高興地樣子念:想到遂:于是蓋:原來是但:只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澡荇。
5、檢測(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串講課文即整篇翻譯文章)
四、讀出情感
1、老師帶領學生齊讀文章(看學生的表現(xiàn)來決定帶讀的次數(shù)),體會文章的情感。
2、學生按照老師的帶讀,自由的讀。
3、請學生讀自認為自己情感把握最好的句子,并且說出自己是用什么語氣或者情感來讀的。
例如: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歡快的語氣)懷民亦未寢(高興的語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深沉的語氣)
4、全班讀書,按照老師、學生讀的過程中,體會出來的情感,齊讀課文。
五、讀懂人格
1、老師提出問題
(1)通過我們的讀,我們已經(jīng)體會出了作者的情感變化,由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的高興變?yōu)樽詈蟮纳畛?、遺憾,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感的變化呢?(由此問題引出第二個問題)
(2)我們重點賞析“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边@幾句話,體會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由此問題引出第三個問題)
(3)分析“閑人”體會出作者的豁達樂觀的人格魅力。
2、明確答案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边@幾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只有我們兩人能欣賞到這樣的月夜美景,因為我們兩人是“閑人”,是清閑的人。但是不是所有清閑的人,都能夠欣賞到這樣的美景,因此除了清閑以外,我們還有雅趣。
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蘇家三父子占了三個席位。古人學而優(yōu)則仕,因此蘇軾不可能很閑,(由此巧妙引出作者當時的處境,也就是文章的寫作背景)但是當時的蘇軾確實很閑,因為蘇軾當時被貶黃州。
被貶黃州的蘇軾仍然能有如此雅興去欣賞月夜美景,說明了蘇軾有一顆樂觀豁達的心。
六、總結(jié)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時候,在人生失意的時候,還能保持著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能像蘇軾學習,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背誦課文
希望同學們把這篇文章背誦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學生自由背誦)
八、全班集體背誦《記承天寺夜游》,在背誦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
九、作業(yè)
1、背誦、默寫課文
2、翻譯全文
十、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高興深沉
閑人樂觀、豁達
《記承天寺夜游》語文教學設計 2
一、分析教材
《記承天寺夜游》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的一文言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這個單元選編四文言游記,是在學習第一單元現(xiàn)代文游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游記,讓學生了解游記這種文章是古代就有的,寫法上古今也大致一樣,都是記錄游蹤、描寫景物、表達某種感情,只不過古代學者是用文言寫的。同時也讓學生走進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懷,培養(yǎng)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個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shù)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語言干凈利索而又極富表現(xiàn)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于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二、分析學情
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詞語,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再加上淺顯易懂,因而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自主疏通課文。但學生學習意識不強,基礎知識薄弱,還不能達到深入賞析關(guān)鍵字詞的境界,因而需教師指導,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審美品讀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匯,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順暢地翻譯課文。
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寫,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3、結(jié)合背景揣摩并理解作者的感情,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
重點:
1、積累戶、欣然、念、相與、空明、蓋等詞匯。
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寫,并體味意境。
難點:理解“閑人”的含義,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心境。
四、教法
朗讀法、問答討論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
五、學法
探究式,合作式相結(jié)合
六、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作業(yè):
1、了解蘇軾的基本信息
2、了解背景,思考在這樣的處境中,作者想要以此表達怎樣的感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學
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
導入:這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就像清泉緩緩流進我們的心田,我們的眼前仿佛升起了一片浮動的云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文章,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fā)出怎樣的人生感慨。(板書課題)
(二)、走進作者,了解背景
學生依據(jù)自己課后搜集到的資料,介紹作者作品的相關(guān)知識,教師提煉強調(diào)關(guān)鍵信息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初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1)、教師配樂泛讀,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學生聽準字音、停頓,揣摩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這樣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可反復進行,本課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結(jié)合注釋獨立翻譯課文,學生在此過程中,會遇到疑難字詞,請勾畫圈出。
(2)小組交流,解決疑難,不能解決的存疑。
(3)集體質(zhì)疑,班內(nèi)交流遇到問題的句子。
(4)學生搶答,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興趣極濃,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表現(xiàn)欲。
(四)、整體感知,體會意境
1、作為一游記,文章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的思路是怎樣的?
(此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游記的文體特點,概括三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并不難。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敘事——寫景——抒情,這點學生也很容易做出正確的歸納。教師板書明確。)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合作解決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見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試加以分析這段景物描寫。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明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五)、深入探究,走近蘇軾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的月色,作者卻發(fā)出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的感慨。請結(jié)合背景,說一說你的理解。
(六)、創(chuàng)造閱讀,開闊思維
你贊同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處世之道嗎?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的感受。
(新課標提出“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是讓學生辯證地看待人和事。如果在教師點到蘇軾的樂觀豁達即收尾,就忽略了學生喜愛質(zhì)疑,樂于探究的心理傾向,利用這個練習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不同的意見,可以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向蘇軾提出建議,使課堂氣氛再次達到高潮。)
(七)、歸納,布置作業(yè)
1、讓學生談自己本堂課的收獲,教師
教師:蘇軾遭遇“文字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nèi)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2、布置作業(yè)(多媒體課件顯示)
(1)以“蘇軾,我想對你說”為開頭寫一段話,字數(shù)100字以上。
(2)課后收集有關(guān)寫月的詩詞名句,寫在積累本上。